前青春期孩子像貓一樣難以捉摸
不能太親近、不能想抱就抱
兒少諮商心理師教你
如何拿捏愛的距離
讓愛在關係中如實傳遞孩子即將進入青春期,開始表現出有點黏又不想跟爸媽太黏的矛盾態度,身為父母的我們,該如何調適孩子成長中的轉變,並且做出合適的應對?
◆在實際案例中學習調整自我狀態與對孩子的態度
在作者輔導親子的案例中,每一個篇章都不難找到和自己相似的親子狀態,透過書中父母的難題與孩子的真實想法,以及作者專業且有效的引導,讓我們一步步學習調整自己,營造更好的親子關係。
案例一
媽媽:「老師,我覺得自己最近很容易因為孩子的行為而感到生氣。」我:「是發生什麼情況讓你生氣呢?」媽媽:「這陣子他都不想讓我參加學校的活動,包含親職日、運動會等等,明明有回條詢問家長要不要參加,而他是到繳交期限過了才拿出來,還說不參加也不會怎麼樣,我懷疑孩子可能是在學校惹了什麼事,才故意不讓我去。」
>>>父母需要知道的
青少年時期,孩子已經能在生活上減少對他人的依賴而開始獨立自主,身為父母,需要知道你在孩子心中的分量與重要性,並不會因此而有所改變。
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需要謹記,在這個階段要增加的是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分量,而非生活上的需要,當我們能進到孩子心中,讓他知道,自己在外遇到困難,你可以安心讓他依靠,這比提供任何實際的幫助都更重要。
案例二
家長:「因為不知道自己照顧孩子的方式是不是正確,該怎麼樣可以做得更好?一想到這些,就會讓我有點焦慮。」
>>>父母需要知道的
過於追求「育兒教條」,容易影響成為「自在父母」的本能。
「試著放鬆自己」,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提醒。父母與孩子的情緒會相互影響,當孩子感受到我們時時戒備、要求完美、過於緊張、無法放鬆,就會在互動中形成一道無形的鴻溝,而讓彼此無法真實的靠近。
案例三
家長A:「老師,我小孩現在國一,我會限制他使用手機的時間,但每次他都會說因為作業要查資料,所以跟我要手機來用,我都覺得哪有每次都要查資料,他可能是用這理由藉機會來玩遊戲,但我又不知道怎麼跟他說,而且如果他真的是在查資料,會讓他覺得我不信任他,這是不是反而更破壞關係?」
>>>父母需要知道的
當你在管教孩子過程中出現這樣的疑問時,需要謹記的一件事是:信任並非等同於放任,也不等於有存疑卻不能確認。
如何做到事件澄清,同時又能保有信任關係,有一個基本句型是:
「客觀的事件描述+回應孩子感受+情感表達+提出疑惑。」
「我有發現你每天都會說要用手機查資料,我想手機對你而言很重要,但我也在想,是不是在查資料的同時或許你也會想要用手機做些其他事,像是聊天或玩遊戲,不過也擔心我拒絕你,是這樣嗎?」
你會發現透過這樣的方式回應孩子時,除了表達對孩子行為的關切、澄清自己的疑惑外,也可以在過程中讓孩子感受到溫度,與一般我們經常說的「你是不是又在跟網友聊天」、「不要以為我不知道你是在玩遊戲」是很不一樣的感受。
◆不只是一本教養書
更能讓父母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看見自己
堅硬的外殼下,父母也有為難、無力與辛苦,但我們仍可以嘗試與練習,書中不藏私的引導與分享,將讓父母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,把自己給重新愛回來。
本書特色在實際案例中,看自己可能會遇到,或正在發生的親子狀況,
並透過作者專業引導找到最適合自己與孩子溝通的方式
查資料
親子
玩遊戲
手機